射频连接器特性阻抗为什么都是50Ω?

发布时间: 2024-08-14

作者: Signal

阅读量: 747

  2.png

  在无线通讯领域,各种射频器件,连接器,同轴线缆cable,甚至一些射频PCB印制线都是以50Ω阻抗作为标准。这是为什么呢?

  

  1、从PCB设计方面考虑

  

  50Ω也是综合考虑之后的选择。从阻抗计算过程可知,对于宽度确定的走线,板材介质越薄,阻抗越低。3个主要的因素会影响PCB走线的阻抗。

  

  首先,是PCB走线近区场的EMI(电磁干扰)和这个走线距参考平面的高度(即微带线到参考地的距离)是成一定的比例关系的,高度越低意味着辐射越小。

  

  其次,串扰会随走线高度有显著的变化,把高度减少一半,串扰会减少到近四分之一。

  

  最后,高度越低阻抗越小,不易受电容性负载影响。

  

  2、从信号全路径方面考虑

  

  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最关键的一个因素,那就是芯片的驱动能力,在早期大多数芯片驱动不了阻抗小于50Ω的传输线,而更高阻抗的传输线由于实现起来不便,所以折中采用50Ω阻抗。

  

  3、从电气性能的角度

  

  下面再从损耗的角度看看。在高频高速线路中有个趋肤效应。业界己经证明50Ω对于趋肤效应来说,它的损耗是最小的。通常电缆的趋肤效应损耗L(以分贝做单位)跟总的趋肤效应电阻R(单位长度)除以特性阻抗Z0成正比。

  

  总的趋肤效应电阻R是屏蔽层和中间导体电阻之和。屏蔽层的趋肤效应电阻在高频时,和它的直径d2成反比。同轴电缆内部导体的趋肤效应电阻在高频时,和他的直径d1成反比。总共的串联电阻R,因此和(1/d2+1/d1)成正比。

  

  综合这些因素,给定d2和相应的隔离材料的介电常数Er,可以计算出在趋肤效应损耗最小的情况下d2/d1的比值。假定固态聚乙烯的介电常数为2.25,趋肤效应损耗最小时,d2/d1=3.5911得出特性阻抗正是50Ω。

  

  4、从生产工艺的角度

  

  从PCB生产加工工艺角度出发,以现有的大部分PCB生产厂商的设备考虑,生产50Ω阻抗的PCB是比较容易实现的。

  

  从阻抗计算过程可知,过低的阻抗需要较宽的线宽以及薄介质或较大的介电常数,这对于目前高密板来说空间上比较难满足。

  

  过高的阻抗又需要较细的线宽及较厚的介质或较小的介电常数,不利于EMI及串扰的抑制,同时对于多层板及从量产的角度来讲加工的可靠性会比较差。

  

  控制50Ω阻抗在使用常用板材(FR4、RO4350B等)、常用芯板的环境下,生产常用的板厚的产品(如0.508mm、1mm、1.2mm等),可设计常见的线宽(4~10mil),这样板厂加工起来是非常方便的,对其加工使用的设备要求也不是很高。

  

  综上,对于射频应用种的50Ω阻抗标准,是业界经过长期的实践统一下来的,从生产制造上,从设计上,电气性能上,历史因素上都是一个折中的选择。